27 9月, 2011

《散步地圖:巴當貝深港采風》鄭天銅

已刊在《鹽分地帶文學雜誌》第36期 2011.8.30.

巴當貝(PADANG BAI)港口村,位於峇里島東部海岸線上。如果你烏布出發,可以PERAMA公司的長途大巴,約一個小時可到自己開車、包車或騎車,往東峇里路上有很多景點可駐足比較著名的有庫山巴海灘(KUSAMBA BEACH)、基安雅縣(GIANYAR)的蠟染布工場、古代給給王朝所在地克隆宮(KLUNGKUNG)、傳奇寺院蝙蝠洞神廟(PURA GOA LAWAH)、峇里原住民村落鄧安南村(TENGANAN等等。
巴當貝這個港小村,各國旅遊書的評價都不同。英文版通常簡單帶過,不是寫沒落漁村,已失去來此一遊的價值;就是說只有一處西拉尤地寺(PURA SILAYUKTI)可看,因可上推第十世紀,算是印度教神廟古蹟之一。日文版比較重休閒與情報,會詳列港區周遭哪裡可吃可住;鄰近就算不頂出名,日本人也詳載海灘名,似乎深怕一個輕忽,就此忘了它的好。中文版嗯嗯,介紹就少很多。游麗莉小姐的大雅版,有四百字介紹,算是比較精彩的。中文其他版本就大致略過。
我因為有峇里友住當地,以他所形容的做散步地圖推薦,想必不為過他是馬帝先生(MR. MADE),三代同堂居巴當貝。今天是我的嚮導。

我問他,你家鄉引人入勝的地方哪兒?別告訴我旅遊書上的「觀光客景點」,我要知道「在地觀點」!他想了一就拉著我往山上爬
馬帝告訴我,巴當貝有兩個地點,可以恣意鳥瞰周遭美景。一個是由階梯步道上山,由山丘頂俯看全村;另一個地方,往突出海的東邊半島走(有點像泰國普吉島的神仙半島形態),頂端處觀藍色環礁(BLUE LAGOON)。我軟腳心態下,忙告訴他去看藍色環礁吧爬山?改天吧。
沒有階梯步道,往半島的路大部分是鄉間小徑。我隨著小半島地勢上下起伏,穿過樹林,到了觀景平台左手邊看去,發現東向的環形海岸線,峇里納海灘(BALINA BEACH)與迪答薩海灘(CANDIDASA BEACH)連成一氣,這個海灣被稱阿莫克灣(AMUK BAY),這裡也被定位為高級渡假海灘。前者日本客極力推崇,有幾間世界級海灘VILLA;後者一直以來就是歐洲客最愛,許多喜愛安靜悠閒的歐洲貴客,峇里機場一落地直奔迪答薩,庸俗化的南峇里遠遠拋開,品味一己悠然
從這遠遠看過去,還可以發現一個小小島,它是比阿哈島(BIAHA)。因為島太小,沒有列籍峇里五大離島(五大離島:台灣客最常去的海龜島、最大島培尼達島、連在一起的雙生島——藍波安島與前寧安島,以及西北部深潛優良海場門江安島「意譯鹿島)。比阿哈島上有沒有人居住,我不清楚;但那孤懸海岸線淡然,我和馬帝頂著烈陽,在耀眼的湛藍海面旁,靜靜地望它出神......
結束環礁半島景點,我倆走向岸邊,走到藍礁海灘(BLUE LAGOON BEACH, PADANG KURUNGAN)。這海灘面積不大,人潮也不多,岸邊有幾間小型餐廳。沙質純白,岸頭乾淨清爽,依稀能見水底環礁。樹蔭也蠻多的,作為純休憩所在,來玩水真是首選!從沙灘往海面極目望去,遠洋大型船隻緩緩駛來。就像玩具船般,大船在海面航行,無聲無息地,從遠方一處因著時間,轉變為眼前歷歷龐然巨物;船入港前,才能聽見烈笛鳴,令我自模型世界跌回人間現實!
我和馬帝在小餐廳中喝著飲料,談論起等會要造訪的印度教古寺。那座西元十世紀興建的西拉尤地寺(PURA SILAYUKTI),似乎令人期待。
馬帝告訴我,此寺院建築群其實由三座寺廟組成:西拉尤地寺(PURA SILAYUKTI),意思是在世多行善;特拉嘎馬斯寺(PURA TLAGA MAS),意譯為金河;檀寺(PURA TANJUG SARI),意思是行善的角落。這寺廟群,據說是十世紀爪哇祭司東渡峇里傳教批興建的寺院之一。這樣看來,本寺院宗教意義非比尋常,並且深具文史價值
與走進佛寺嚴攝外境的要求不同,興都教寺廟不由自主地讓人感官全開!祭典日,供神祭品的花香與檀香,屬於嗅覺;祭品的繁複手工圖案與雕花,屬於視覺;祭司的手搖鈴聲與誦經聲,屬於聽覺;信使請下的聖水分贈大眾,在手掌承接後喝下,屬於味覺;聖水在頭頂與面龐潤澤,屬於觸覺。
在峇里你可以發現,全島印度教不停地輪番祭典,不同地區各有各的祭典日。但今天,西拉尤地沒有祭典,卻人感到一種靜穆氣。我緩慢地,在十世紀的三座神廟行走,和那年處柬埔寨小吳哥城一樣,一件一件雕工、一方一方神塔,好好端詳。

與馬帝漫步在巴當貝鄉間小路,往大路上回走。騎著摩托車,他帶我到另外一白沙海灘不同於先前的藍礁海灘,這裡的名字叫畢阿斯高海灘(BIAS TUGAL BEACH)。
從村中心,沿大路斜行轉入右側巷弄在一連串石子路後,竟發現此路之蹊蹺!沒有指示牌告知觀光客這是哪,馬帝開朗地對我說「我們到了
從路邊停車後往下坡走,那是一段辛苦的小路。坡度頗陡,上下都需要體力膽力。我奇怪身前的操法語老婆婆安步當車,不知她哪裡來的腳下底蘊!
這裡是白沙海灘,與藍礁海灘一樣都很乾淨。只不過此處老外更多些、海灘腹地更寬些小飲食店綿延。海灘上眾人都玩得起勁,我還是盛裝,我知道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不玩水旁觀者海天一色,景觀好得沒法挑剔,我請馬帝一旁等等,等我五感賞味恣意以歸。
半小時候重回市區,在一家餐廳我請馬帝全家吃吃飯。餐廳小姐剛好也吃素,她明白該如何調理我的餐食。後來問詳細——原來她除了信仰印度教外,還常去台灣一貫道設於基安雅的佛堂(FOU TANG)聽課修道。一貫道強調吃素功德,所以她全家都是素食者。雖然我一貫道信徒,但這小小因緣牽動著「來自台灣,也真夠神奇
住進馬帝朋友開的小旅館設備陽春台幣一百六十元一晚跳蚤與臭蟲絕跡,沒啥好抱怨的。洗了澡,我躲在床上發呆。把散步地圖的相關照片整理整理,夜是愈來愈深了。
隔天上午,馬帝因為去醫院探病,所以我一個人在巴當貝閒晃。
巴當貝是峇里第一深港,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大船靠港,港岸必須是深水碼頭。這在海灘充斥的峇里島,擁有天然良港與不錯的白沙海灘這兩項條件,巴當貝絕對是首選。
與閘口的港警打聲招呼,揹著背包像是渡輪客。巴當貝港給我的第一印象,港區內很涼爽怡人。我人生中多重因緣際會,曾造訪過幾處港口,這種金風送爽的港區記憶並不見。
曾於東引島,當時因為任務常跑碼頭;基隆港C4碼頭,因為搭交通船故也常去;軍隊輪調回花蓮台東,對花蓮港腹地與台東海濱公園也熟。之後台南住,興達港、高雄港也曾拜訪。還有北部富基漁港、東海岸大港口、馬祖南竿碼頭、高雄小琉球、宜蘭蘇澳港,國外的像是日本橫濱港、荷蘭北海漁村大馬麻六甲、泰國普吉漁村與芭達雅碼頭、菲律賓蘇比克灣、雪梨港。我想,赤炎炎的正午有如此涼風,巴當貝得天獨厚,舒服程度當是我印象中第一名!
以後常來,這裡蠻適合蹓躂的,氛圍寧靜又不悶熱。有小販賣涼水,用餐處近又方便,旅客廁所設備齊全在這裡看天、看海、看旅客,於深水港口不搭船,僅僅品味人生。
看著一簇簇攜著簡單行李的旅客,走上天橋甬道又,好幾車暑假學生被中巴載來老師般的人物驅前想必是來此校外教學。兩個十歲左右的少女,在港區空曠腹地學騎摩托車。微風徐徐,眼前這艘渡輪入港時,我真有些『愛睏』。散步地圖,請容我在此畫一句點,讓心靈繼續前行......
突然想起昨巴當貝的午后。我手提相機,站在檀寺的一個豔陽角落,思索著寺廟名稱——行善的角落。那幅定格兩種角落,一直都在人間,不覺讚嘆啊,「真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