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3月, 2009

〈峇里寺院獨走〉 鄭天銅

(原刊:〈鹽分地帶文學〉雜誌 第21期 2009.4.20.)
我不得不承認,擁抱宗教氛圍,是一種單純的幸福。
幾個場景,我記得清清楚楚--是啊,在全世界的行旅中,我確實走進過「單純的幸福」。
聖方濟各教堂,澳門路環島的一處聖境。鵝黃與純白交織的外牆面朝西,從十月初五馬路上看過來,雖兩旁迴廊小吃店林立嘈雜,但聖方濟各的古典丰姿誰也擋不住。漫步天主堂,望著十字架上替眾生受難的耶穌像,令我當下,孺慕之情油然而生。
吉隆坡的馬來社區,一個轉彎路口,矗立著一座錫克教寺院。包了頭巾,在宏偉的寺院講堂中,我見到一位導師端坐上位。看到神態莊嚴的他,我似乎感受到自十五世紀來「獅子的宗教」之部分內涵,無論是驍勇善戰的外在力量,還是堅忍平等的內在修為。向其行禮,之後輕巧退場,腦海裡隱隱透出聲音,卻默默然無從言說,僅能捕捉到幾許清湛微光。

在印尼,宗教信仰顯然是一門顯學。印尼憲法中,明令國內宗教平等,並承認五種正統宗教,讓人民選擇信仰。每個人都必須信仰宗教(身份證上有宗教欄需填寫),這是一個信仰自由的國度,雖然回教的勢力總是凌駕其他宗教子民。
對峇里島民來說,九成信仰興都教(AGAMA HINDU,現代印度教的稱呼)。古代印度教傳承至此,成為與宗教母國印度,一種超越民族、語言的,神奇幽渺的連結,繼現代興都教於印度、尼泊爾、孟加拉之外,第四種興都教特殊樣貌。

25 3月, 2009

〈凝視的眼皮在發呆〉 鄭天銅

(原刊:〈鹽分地帶文學〉雜誌 第20期 2009.2.20.)
其實分不大清楚,發呆與凝視的界限為何?我啊,真是這樣。
大家總這麼說——凝視和發呆,前者是正經的,端詳眼前的事物,畫面裡容不下貳心;另一邊是散漫的,像是散視、老花狀態,「有看沒有到」,不用心的代名詞。閃躲不來的吧,一旦被人認定就自動選邊被貼上標籤,可沒有多餘的解釋空間。
「凝視」,大多數人把它歸類為一種領受。細細品味加上耐心思量,像是想看穿、想深入挖掘一般,把「看」這動作,落實為向眼前藝術品付出的一種尊重,似乎洋溢著虔敬氛圍。而最終呀,在不知不覺之間,歸結成為一款屬於自我的、無法言喻的心領神會。